蓝继红

2016-11-22 重庆市新美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

蓝继红.webp.jpg

蓝继红  |  成都市草堂小学校长,全国知名教育专家、特级教师

蓝继红说:“‘草小’不仅花花草草很自然,很野逸,还有老师、孩子,包括家长,在学校里都能找到自己呼吸的空间。他想干个啥,就可以干了。所以我喜欢学校课程是这样的状态:它是一个生长的过程,这儿长一棵草,那儿开一朵花,然后慢慢地把学校课程这片花地毯给开满了。”

有一天,梁庆蓉老师忽然找到蓝继红说 :“我帮学校挂个牌子可不可以啊?”“挂个什么牌子?”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培训基地。”“你哪儿去弄这个牌子?”梁庆蓉老师告诉蓝继红,她交了一个蜀绣大师的朋友,上学期就在“草小”开了一个蜀绣课程,现在有 30 多个孩子跟着他学。蓝继红一点头,“非物质文化遗产”的牌子就挂上了。

李文静老师突然爱上了中国的活字印刷,她自己花了一千多块钱在网上去买了活字印刷的东西,就跟蓝继红讲要开课。蓝继红问她:“你要讲些什么呢?你还没有开课,就把钱花出去了,早点跟我说一下,学校能解决呀。”李文静却说 :“这个我很喜欢,我也可以解决的。”

其实,蓝继红对课程的立场是 :你不研究学生的需要,没有一种科学的依据,就不能随随便便在学校开课。但她同时又认为,课程不是建设出来的,它是长出来的,有的时候就像一颗种子等待着你去发现,所以你要允许它首先不那么完美地呈现出来。就像“活字印刷”课,要允许老师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准备去尝试,但一旦正式开课,就进入学校的规划设计,学校就会帮助老师以一种美好的、适合学生成长的方式去呈现。

“课程的自然生长”,这些年渐渐成为“草小”的风范,也成为“草小”师生的信念。至于草堂课程体系,记者更愿意叫它“草堂课程树”,因为它始终调皮固执地生长,这边抽出根枝条,那边又长出一片叶子,不知何时又会分出枝桠,枝繁叶茂,一树繁花。

喜乐课程

两年前,四年级三班的小朋友在学校后门捡到了一只流浪狗,交给班主任朵朵老师。朵朵老师正手足无措,碰见了蓝校长,蓝继红说,这狗要不就由你们班来照顾吧,我给你们找块地方。于是狗狗“喜乐”留在了校园,成为了这个班孩子们独有的、超级热爱的课程。

同学们要学会轮流去照顾它,取名、打饭、陪伴,甚至处理便便。朵朵老师要求,小朋友遛狗的时候,得带一个小塑料袋,“喜乐”如果便便的话,就把手套到口袋里,给它捡起来。他们设定了“喜乐开放日”,带到操场去和他班的小朋友见面。

可是在学校养一条狗,也的确带来了许多麻烦。喜乐很小的时候,叫声自然会打扰到上班的老师们,孩子们就用喜乐的语气写了一封信,贴在教师办公室门上 :“亲爱的老师,我是一只小狗狗,我看到了漂亮的东西会叫,看到了害怕的东西也会叫,但我慢慢地长大了,学会了克制自己,今后我会尽量管住小嘴巴,争取不影响辛苦的你们……”所有这一切,都渐渐让小朋友懂得了什么是责任,什么是爱。朵朵老师说,养小狗狗其实就跟妈妈爸爸养一个孩子一样。孩子们的体会就真实而深刻。

日本有部《小猪教室》的电影,而“草小”有个“小狗喜乐”的课程。其实记者看到,学校里还有两只孔雀,几块不大却种着各色蔬果的田。就像朵朵老师所说 :我们这个校园跟围墙外不一样,这个墙内的人,就是特能够彼此帮助,特喜欢弄出事来 ;在其他学校不能想象的事,在草堂小学却不是问题。所有这一切,蓝校长的目的就是,让孩子们感知更多,体会更多——世界是那么丰富,生命是那么多姿。

繁体字中的祖国

五年级的年级课程最初不知从何处入手,讨论来讨论去。团队里有位数学老师阎华君酷爱小篆,由她建议,就把课程定为《繁体字中的祖国》。他们组织老师学了一些古字书,补缺的补缺,寻趣的寻趣。一步一步慢慢来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,不断探讨,最后确定给孩子们讲讲汉字的起源传说,让他们去看看汉字演变的大致阶段,让他们去看看甲骨文,猜猜金文,赏赏隶书、狂草和楷书。在试探和摸索中缓缓生长,课的长成不急不躁。

然后老师们让孩子尝试制作小报,激发他们的兴趣。慢慢地孩子们有了变化:有关繁体字的小故事上墙了,一份份书法作品里随处可见繁体字的踪影。老师们也喜欢上了这些千年沉香的文字,细细挑拣喜欢的古字来描摹描摹。他们一步一步地走,一步一步地看,逐渐从迷茫到依稀可见。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,老师说 :“终于弄懂了一点点什么叫课程。”

诗意校园

周一集体朝会,孩子们以诗文联唱、吟诵等形式诠释演绎古文经典,台上台下齐声诵读,诗意浓浓的国学氛围萦绕“草小”。而每周二、三、四的晨读和每周一节的经典赏析课,是班级经典诵读时间,各年级老师专时专用,根据学生特点将唐诗宋词、古代律文等列入诵读和教学内容。

在校园,在家庭,孩子或自己,或与同伴、与父母同读同诵,使得一个个“诗文化”家庭悄然萌生。从全校到班级再到每一个孩子,“草小”的三级诵读独具诗韵。2004 年草堂小学开发了自己的校本教材——《我们的诗意课堂》,并与四川省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合作出版《小学古诗词鉴赏》。


2008 年 5 月开始,学校就成立了自己的校园国学研究室,深入研究诗歌教育教学方法,发掘循序渐进的教学内容,收集整理学生的活动形式,表彰诗歌活动先进个人和集体,推广诗歌活动先进经验,推进全校的诗歌教育活动。叶华老师的诗歌赏析课《草堂的风》被中央电视台《开学啦》栏目组向台湾和内地观众全程直播,第一线全国教师高级研修班也在草堂小学开班。叶华老师展示诗歌赏析的创作课《请风儿来做客》,把草堂小学的诗歌教学之美呈现给在场的老师。


书院生香的社区课堂

浣花溪水相连,草堂小学和杜甫草堂天然结缘。草堂博物馆成为了草堂小学的诗歌教育综合实践基地。孩子们在杜甫草堂赛诗赏诗,参与草堂“人日”活动。在纪念杜甫诞辰 1300周年的纪念互动中,孩子们诵诗舞诗,自创杜诗闪读活动,游人都自发卷入到吟诵杜诗的行列中。

2012 年 9 月,位于草堂博物馆内的成都市青少年诗歌教育基地“仰止堂”正式开馆。作为“夜游草堂”的表演嘉宾,“草小”师生在“万佛楼”为成都游客们带来一个小时的诗意视觉盛宴。“仰止堂”内,来自草堂小学的赖玲老师和 30 名学生为来宾们展现了颇具古典韵味的茶艺课程,而五年级一班的同学和刘丹老师共赏曹操早期代表作《观沧海》。“仰止堂”成为了草堂小学的校外课堂。社区诗歌课堂已呈现50余节,“草小”诗歌文化浸润着诗意的学校,也用诗的魅力渲染着诗意的城市。


《草堂古貌》,谁也不会想到这竟然是一堂与方位相关的数学课。那日在“仰止堂”,我们有幸进入胡婷婷老师的数学课堂。

四十分钟的时间里,胡老师帮助孩子们从杜甫的诗句里学习方位。在诗句中了解杜甫草堂和浣花溪的位置关系,还原杜甫草堂古环境图。“清江一曲抱村流”“南江绕舍东”,孩子们从诗句中判断出原来草堂故居位于河曲的凸岸,河水从屋子的东边流过。而“舍南舍北皆春水”则结合诗句的意境和两岸的特点,帮助孩子们确定了河流的走向——南北弯曲,局部稍朝西方偏移。

《绝句》让孩子了解到当时的浣花溪水量丰富,岸边风景优美,气候良好,大气洁净度高,草堂是一个环境条件良好的居家处所。结合此上推理,在清逸的古乐之中,孩子们用手里的水彩笔画出了他们心中的草堂古貌图。

一堂数学课上得如此诗意古雅,蓝继红听得笑逐颜开。

她很享受这种不知不觉又一堂好课长出的感觉 :“我从来不强势推进和严格监控,因为老师的自觉性、老师的热情是没办法监控的,你只能去发动,校长找到那个发动的开关,一拧,老师的智慧就出来了。此后才是沉淀与完善,好的留下来,不好的自然消失。”


是的,草堂小学之所以能恣意生长,真正的秘密其实不是制度。

因为教育之美,需要交给时光去打磨。

来源  |  节选自《新校长杂志》2014年第11期》《教育之美》


蓝继红将于12月8日作为演讲嘉宾参加未来 · 2016第三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,本次大会将给大家带来哪些精彩内容,敬请关注!